| PART 1 |
表达呈现能之结构化表现与精彩呈现
第一章 表达和有效表达………………………………………………………… 003
1. 表达的目的是什么…………………………………………………… 003
2. 有效表达与无效表达………………………………………………… 005
3. 有效表达的四个体现………………………………………………… 007
4. 有效表达传递的四个信息…………………………………………… 009
5. 有效表达的重要性…………………………………………………… 011
第二章 有效表达的技巧………………………………………………………… 013
1. 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 013
2. 语言表达的规范和禁忌……………………………………………… 015
3. 语言表达的三种境界………………………………………………… 017
4. 语言表达之“发声技巧” …………………………………………… 018
5. 语言表达之“发音技巧” …………………………………………… 020
第三章 有效表达与呈现………………………………………………………… 023
1. 课堂语言呈现的意义和趋势………………………………………… 023
2. 克服紧张情绪………………………………………………………… 025
001
3. 树立专业课堂形象…………………………………………………… 027
4. 有效营造课堂气氛…………………………………………………… 029
5. 如何进行有效控场…………………………………………………… 031
6. 展示语言表达魅力…………………………………………………… 033
7. 与之协调的身体语言………………………………………………… 035
8. 有效呈现对培养人的价值…………………………………………… 037
| PART 2 |
教学设计能之五维教学系统设计
第四章 五维教学模型设计的两项准备…………………………………………… 043
1. 五维教学与加涅教学事件…………………………………………… 043
2. 五维教学与全脑刺激互动…………………………………………… 045
第五章 五维教学模式的核心设计………………………………………………… 048
1. 五维教学模式第一维度之“勾” 篇………………………………… 048
2. 五维教学模式第二维度之“讲” 篇………………………………… 060
3. 五维教学模式第三维度之“练” 篇………………………………… 065
4. 五维教学模式第四维度之“结” 篇………………………………… 069
5. 五维教学模式第五维度之“转” 篇………………………………… 073
| PART 3 |
课程开发能之“三段位” 课程开发与微课制作
第六章 “三段位” 课程特点和结构…………………………………………… 081
1. 常见的课程开发模型及禁忌………………………………………… 081
2. “三段位” 课程的特点及相互关系………………………………… 083
002
3. “三段位” 选题之“度量值” ……………………………………… 085
4. “三段位” 常见的三种课程结构…………………………………… 086
5. “三段位” 课题的确定与优化……………………………………… 088
6. “三段位” 教学目标撰写之ABCD 法……………………………… 090
第七章 “三段位” 课程开发………………………………………………… 093
1. “一段位” 课程的开发与设计……………………………………… 093
2. “二段位” 课程的开发与设计……………………………………… 101
3. “三段位” 课程的开发与设计……………………………………… 105
第八章 五步搞定微课开发……………………………………………………… 109
1. 微课的定题定标……………………………………………………… 109
2. 微课的内容“精淬” ………………………………………………… 111
3. 微课的绘制脚本……………………………………………………… 113
4. 微课的具型排版……………………………………………………… 115
5. 微课的精耕细作……………………………………………………… 117
| PART 4 |
萃取复盘能之经验复盘与萃取内化
第九章 经验复盘与萃取内化的准备……………………………………………… 123
1. 制订复盘与萃取的目标……………………………………………… 123
2. 挖掘复盘与萃取的需求……………………………………………… 125
3. 组建复盘与萃取的团队……………………………………………… 127
4. 明确复盘与萃取的主题……………………………………………… 129
第十章 经验复盘的意义和方法………………………………………………… 131
1. 复盘的价值和意义…………………………………………………… 131
2. 复盘案例的呈现与演绎……………………………………………… 133
003
3. “问题机会轮” 的应用……………………………………………… 135
4. 常见思维工具的应用………………………………………………… 136
5. 经验复盘之“四化原则” …………………………………………… 138
6. 如何设计复盘演绎…………………………………………………… 140
第十一章 萃取内化的意义和方法………………………………………………… 143
1. 萃取的价值和意义…………………………………………………… 143
2. 萃取的“五个确定” ………………………………………………… 145
3. 萃取的“两个原则” ………………………………………………… 146
4. 萃取的“四个要素” ………………………………………………… 148
5. 萃取与回顾的区别…………………………………………………… 150
6. 萃取与经验提炼……………………………………………………… 152
7. 经验萃取的转化与实施……………………………………………… 154
8. 如何设计经验萃取…………………………………………………… 156
| PART 5 |
问题解决能之问题分析与解决
第十二章 问题的定义与产生原因………………………………………………… 161
1. 问题的定义与分类…………………………………………………… 161
2. 问题的“冰山” 结构分析…………………………………………… 162
3. 问题的传统解决方式的缺陷………………………………………… 164
4. 问题的全面性解决方式的优点……………………………………… 166
第十三章 问题的分析、探索与方案的制订……………………………………… 169
1. 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169
2. 问题出现的频率与重要值…………………………………………… 171
3. 明确问题的“属性” ………………………………………………… 173
004
4. 探寻问题的“限制条件” …………………………………………… 175
5. 建构问题的解决方案………………………………………………… 177
6. 制订解决问题的风险预案…………………………………………… 179
第十四章 提升解决问题能力的学习转化技术…………………………………… 181
1. 探索: 以书籍生课程………………………………………………… 181
2. 初识: 以多课生精品………………………………………………… 183
3. 升华: 以模型成工具………………………………………………… 185
4. 登顶: 以迭代生专利………………………………………………… 187
|